2021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强化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与法治原则,积极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学法普法等各项工作,为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2021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坚持依法决策,加强法治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各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定法治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并依据科室职能,制定法治建设责任清单,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实施法治建设推进情况报告制度,各科室在每月的局长办公会上汇报法治建设责任清单完成情况,形成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开展、同检查、同讲评的良好局面。

2.规范决策程序。修订完善《局党组议事规则》、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局内部管理制度(17项),明确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必须通过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制度,广泛听取部门、街道、社区以及退役军人代表意见。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实施重大行政决策。

3. 强抓决策落实。狠抓年度工作落实,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阶段有督促。有效推进服务体系构建、“枫桥式”服务站创建、双拥示范点培育、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社情民意,入户走访188户,以问题为导向,班子成员领办调研课题,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  

(二)坚持严格管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强化队伍管理。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组织召开法治政府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各科室关于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全局行政在编人员5名,执法证持有率达100%。召开杭州市滨江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制定《滨江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实施办法》,指导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开展活动。

2.加强依法行政。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机关合同审查制度,聘请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合同签订、租赁纠纷以及信访问题的处理。所有合同均经过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从履行情况来看,未发生重大违约和纠纷事项。法律顾问审查全局行政合同及专项涉法事务15件。我局无行政规范性文件。

3.推进政务公开。严格对照《滨江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努力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制定公开本单位概况信息、法规文件、重大决策、发展规划、工作动态、人事信息、财政信息、招聘信息、最多跑一次等信息。共公开政务信息197篇,行政事项83项,退役军人就业招聘信息19场,共127家企业提供1824个就业岗位。

(三)坚持多点发力,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

1.坚持系统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局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学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线上直播等方式共开展主题学法6次。同时,通过月度工作例会、主题党日活动、“每周一学”等形式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法。邀请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教授段亚芳举办专题法律讲座2次,组织旁听行政案件庭审4次,有效提升全局的法治思维与依法行政意识。坚持通过学习强国、西湖先锋、干部学习新干线等线上培训平台开展常态化自主学习。

2.强化守法用法。我局虽不涉及行政执法,但有较多的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行政事项。全局人员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学习,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确保166名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发放及时、安全、准确到位。确保参战退役人员、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农村籍退役士兵等各类群体精准认定。对来访退役军人热情接待,认真填写每一份退役军人服务登记接待表,及时处理信访问题,做到件件有答复。

3.广泛普法宣传。全面落实区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要求,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运用“滨江退役军人”公众号、推送短信和印发法规手册、折页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法治水平。举办普法宣传活动15次,开展红色教育进学校活动2次,成立退役老兵“红色讲师团”。开展“普法下基层”活动,强化退役军人、军属及群众的法律意识,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7000余册、《滨江区退役军人政策汇编》6000余册,对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等退役军人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提高全区退役军人工作法治化水平。通过微信公众号“滨江退役军人”,开展“国家保密法” “反间谍安全法”“国家安全法”“民法典”等专题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四)贯彻法治思想,积极投入法治实践

1. 将红色基因融入法治思维,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领学交流、“踏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实地践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专题宣讲、“致敬最美退役军人”“轮值站长服务先行”等学习教育,“红色崇军码数智赋能党史学习教育”分别被省、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录用;开发“崇军码”党史学习教育模块,开设红色崇军“直播间”,升级2.0“红色讲师团”版本,征集滨江本土退役老兵、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23人为宣讲团成员,累计宣讲100余场。

2.在法治实践中提升法治素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建成全国“示范型”服务站57家,建立常态联系制度、座谈交流制度、教育引导制度、联动协作制度、选树典型制度。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2460人次,为退役军人提供医疗优先优待服务2500人次,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223场,举办崇军系列活动141场,信访矛盾逐年减少。推进数字化改革,开发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系统,新建项目“退役军人‘滨置无忧’综合管理平台”成功入围全省退役军人工作数字化改革第二批重点项目试点,打造滨江特色和辨识度的多跨场景应用,挖掘更多崇军惠军“热点”,签约星光大道、滨江宝龙城、龙湖天街、鑫都汇、九宜城等综合体,崇军商家增至325家。

3. 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提高退役军人自治能力。开展退役军人服役期间参加重大“演训”活动照片征集;完善立功人员信息;组织全区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防汛抗台,24名兵书记、626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在一线工作,组建文化兴盛、社区治理、应急抢险、文明执勤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社会组织服务联盟;大大增强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进一步激发退役军人“军装一日、忠诚一生”的军魂意识,自觉做到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二、存在的问题

我局组建时间不长,依法行政培训开展较少,虽然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但部分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尚待提高,存在重结果轻程序现象,还需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加强行政事务法律风险的防控。

三、下一步打算与举措

(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根据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加强依法行政意识的培养,强化“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实体与程序并重”“权责统一”等意识,养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固定活动日等载体,积极安排法律讲座课程,提升全局人员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二)严格依法决策。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学法普法以及日常管理等相关制度,严格落实重大事项“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持续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的贯彻实施。不断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坚持“学、宣、用”三结合方式,持续学深悟透、用好用活《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努力营造尊重军人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移交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帮扶解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