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支持下,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各级财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集中财力支持民生事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为我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实践样板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
完成财政总收入4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89亿元,为调整预期的100.9%,比上年增长11%,其中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8亿元。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情况
2.支出执行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3.17亿元:省市专项支出21.43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7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其中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7亿元。
区级民生重点支出为:
教育支出2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主要用于新建北塘河、浦乐单元、襄七房单元、之江单元等中小学及幼儿园,续建滨盛路、永久河单元、中兴单元、奥体单元、江南单元等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及校舍维修、设备采购,民办教育补助,智慧教育建设,优秀教师培育,学校幼儿园正常运转保障等。
科学技术支出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主要用于人才激励,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资助,科技金融创新等。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主要用于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文化创新、文化社团、文化产品配送服务等项目补助,图书馆运行,校园足球建设和校园设施对外开放,国际动漫节等各类文体活动举办。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0.5%。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促进就业资助奖励,离退休人员慰问,拆迁户关爱行动,社保补助,应征大学生补助和退伍军人安置,养老机构运行、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低保等各类优抚抚恤保障。
卫生健康支出3.64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主要用于防疫支出,疾控中心设备采购及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金兑现,全科医生服务补助,计划生育服务,院区合作等。
城乡社区支出2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主要用于市政公用设施养护,市容环卫管理,绿化养护及整治,垃圾分类管理,公交运行补贴等。
农林水支出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主要用于浦沿、华家排灌站运行维护,西兴老闸保护,河道综合治理,堤塘修缮,农业发展项目资助等。
3.收支平衡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89亿元,加上税收返还1.73亿元,省市补助26.65亿元,上年专项结转10.87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4亿元,收入合计244.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3.17亿元,上解省市支出85.56亿元,结转下年专项支出11.10亿元,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75亿元,支出合计244.58亿元,实现收支平衡。执行数据有待市财政局决算确认,届时可能会有调整。
4.三公经费情况
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指标较上年压缩5%,2021年区级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合计872.82万元,较2020年下降2.9%。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81万元,同比下降97.6%,主要是受国外疫情影响,近两年出国境活动大幅减少;公务接待费65.44万元,同比增长4.6%,主要是2021年较2020年国内疫情有所缓解,公务接待批次及人次增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806.57万元,同比上升0.5%。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401.76万元,同比上升0.3%,主要用于新购车辆及报废更新车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04.81万元,同比上升0.7%,主要是公车保有量增加。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
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0.84亿元,为调整预期的100.6%,其中: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0.73亿元(主要为土地出让金收入57.61亿元),为调整预期的100.6%;省市基金专款补助收入1079万元。
政府专项债券收入34.62亿元。
2.支出执行
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95.43亿元,其中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60.73亿元(主要为土地出让金支出57.4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8%,政府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34.62亿元,省市基金专款补助支出864万元。区级主要支出为:
城乡社区支出90.68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村级留用地开发补助、债务化解、征地拆迁及土地管护、失土农民养老保险补助等。
其他支出3.45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村级留用地开发补助等。
债务支出1.22亿元。主要用于债务付息及债券发行费用。
3.收支平衡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政府性基金收入60.84亿元,专项债券收入34.62亿元,上年结余5176万元,收入合计95.9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95.4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5415万元,其中省市基金专项结转863万元,支出合计95.98亿元,实现收支平衡。执行数据有待市财政局决算确认,届时可能会有调整。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43万元;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支出743万元(用于国有企业运营补贴),均为调整预期(算)的100%,实现收支平衡。
(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8亿元,为预期的127.9%;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8914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及清算),为预算的97.2%,年终累计结余4.30亿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执行情况
经杭州市财政局批准下达,2021年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40.88亿元,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0.8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6.19亿元,专项债务84.62亿元。当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34.62亿元,主要用于安置房建设。
(六)2021年落实区人大财政预算决议及财政主要工作
1.加强收入组织,财政收入量质齐升
积极克服财政收入面临困难和压力,努力实现财政收入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全区“十四五”经济发展良好开局。强化优质税源培育。加强财税部门联动,跟踪分析区内重点领军企业的税源布局变化情况,增强既有税源发展后劲。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财政、街道、平台及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强化安商稳商、双招双引,及时挖掘并发现新生优质税源。加强非税征收管理。密切跟踪出让地块挂牌进程,加强与上级部门协调沟通,主动对接摘地单位,全力争取土地出让金收入及时入库。积极配合征收部门完成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21年,成功申报专项债券项目14个,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4.62亿元。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转移支付产业扶持资金11.23亿元。
2.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牢固树立铁心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资金统筹,增强资金实效,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保障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上。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聚焦科技创新、数字变革、孵化培育、人才生态等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新一轮“1+X”产业政策,全年下达区级产业扶持资金44.99亿元,支持数字经济、新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持续稳健增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坚持民生优先,新增财力三分之二及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区级民生支出229.4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124.07亿元,同比增长1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7%。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印发《关于压减部门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对各部门非必要支出及一般性支出进行再压减,共计压减经费2.15亿元。。
3.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瓶颈创新破解
纵深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以改革创新破解制约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人员管理、重大事项管理、业绩考评等多项监管制度,强化国有企业监管。建立区属国有企业融资例会协调机制,搭建AAA级国有平台,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国有企业全年新增债券融资额度和银行授信融资额度229.76亿元。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中期财政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绩效项目分级分类管理,试点开展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创新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评价工作机制。督促部门整改财政重点评价、重点监控发现的问题92个。推进绩效与预算一体化闭环管理,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及项目储备“四挂钩”机制,2022年部门预算审减资金5679.39万元。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按照“1个平台、2个综合应用、2个保障体系”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系统集成、功能高效、数据协同的数字财政新体系。构建以财政核心业务为主要内容的预算一体化系统,打通“政采云”平台数据,整合集成政府采购监管体系,创新推出“社区财E通”系统,有效规范社区财务运行。
4.加强财政监管,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等监管工作,努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强化政府债务管理。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开展财政专户和公款存放问题自查和整改,实施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资金专户公开招标。强化直达资金监管力度,将资金监管贯穿于分配、拨付、使用的各个环节,提升资金使用规范性。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对8个采购单位(含3个街道)的40个项目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涉及采购资金8.21亿元,发现问题239个,并落实整改举措。组织全区采购单位开展妨碍政府采购公平竞争的“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清理,督促5家责任单位完成清理和结果公示。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调整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流程,构建资金拨付新模式。优化服务,推进项目评审容缺化、精细化、时效化管理,全面提升项目评审“时质效”。全年预、结算项目评审净核减4.34亿元。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落实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专项检查“回头看”,督促西兴、浦沿街道完成自查整改工作。迎接预决算公开检查并落实整改,进一步规范公开标准,提高政府部门预决算公开的透明度。
过去一年,我区财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减税降费力度空前、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叠加的严峻形势下,财政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和结构性问题逐步显现,财政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税收收入缺少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减税降费政策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税源竞争加剧,招商稳商安商形势持续严峻;疫情变化带来的可用财力和刚性支出需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国有企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化债压力巨大;财政资金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22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发展新局,聚焦“三个年”活动主题,着力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增强重点领域财力保障,深化财政改革创新,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不断提升塑造变革能力,在亚运靓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实践样板、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中展现财政担当,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预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22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7.92亿元。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情况
2.支出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157亿元,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省市专项支出22亿元;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8亿元。
3.收支平衡预计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18亿元,加上税收返还1.73亿元,省市补助24.47亿元,上年专项结转11.10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75亿元,收入合计265.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7亿元,上解省市支出91.98亿元,专项结转9.80亿元,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45亿元,支出合计265.23亿元,预计收支平衡。
4.三公经费情况
滨江区区级部门,包括区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及辖区三街道办事处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情况是:2022年区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总额1905万元,较2021年持平。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249万元,与2021年预算数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1156万元,与2021年预算数持平;公务接待费预算681万元,与2021年预算数持平;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475万元,与2021年预算数持平;公务用车运行费预算500万元,与2021年预算数持平。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收入预期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120.40亿元,其中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20.30亿元,省市基金专款补助收入1000万元。
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预期117.52亿元,其中上年土地出让金结转收入2955万元,本年土地出让金收入117.22亿元。
2.支出预算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20.94亿元,其中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20.75亿元(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支出117.52亿元)。区级主要支出项目为:
城乡社区支出116.57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村级留用地开发补助、债务化解、征地拆迁及土地管护、失土农民养老保险购买、村级集体经济股改补助等。
其他支出1.35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债务支出2.83亿元。主要用于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
3.收支平衡预计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20.30亿元,加上省市补助1000万元,上年结余5415万元,收入合计120.94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20.94亿元,预计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76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768万元(用于国有企业运营补贴),预计收支平衡。
(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期1.6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9653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预计年终累计结余5亿元。
(五)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本年拟向省财政厅争取再融资债券4.70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新增债券以省市财政部门批准下达为准,并依法编制调整预算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六)2022年财政主要工作任务
围绕上述预算收支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全力加强财政收入管理
加强经济财政运行分析及收入研判,进一步持续完善财政收入组织协同机制,挖潜增收确保收入实现优质可持续增长,建立稳固、平衡的财政收支体系。一是把握组织财政收入主动权。结合宏观经济形势、重点企业发展状况及财税政策调整情况,建立更为完善的财政收入预测体系,合理把握收入力度和节奏,努力实现收入平稳有序可持续增长,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二是强化优质税源培育及招引。基于财税大数据应用,及时挖掘新生优质税源,与街道、平台及部门合力做好安商稳商、双招双引工作;掌握区内重点税源布局及企业股权交易行为,跟踪分析税源发展变化。三是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密切对接上级财政部门,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及时跟踪省财政厅分配地方政府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力争获批更多债券额度。四是强化政府性基金收入组织。积极做好经营性用地规划研究,协调做地主体并强化做地资金保障,做实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期规划,确保全区可用财力持续平稳增长。
2.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聚焦新使命新任务,重塑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打造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2.0版。一是聚焦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战略目标,聚焦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等重点产业,贯彻落实新一轮“1+X”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与北航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等知名科研机构合作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壮大产业基金,发挥资金效益,促进国内外资本、优质项目、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加速向我区聚集。二是保障建设项目落地。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了解项目政策信息动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落地。按照“保证必需,突出重点”的要求,全力做好亚运会相关资金保障。支持打好安居工程攻坚战,足额保障安置房、人才房和安置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三是保障重点民生投入。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美好教育、未来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健康滨江等民生领域,强化均等、普惠、可持续的理念,助力打造民生“七优享”(浙有善育、浙里优学、浙派工匠、浙里健康、浙里长寿、浙里安居、浙有众扶)金名片,形成全链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3.全力推进财政重点工作创新
聚焦重点难点创新点,在国企改革、绩效管理、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破解财政改革发展瓶颈和难题。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继续推进商业资产经营公司改革重组,加强区属国有企业评级工作,拓展美元债等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提升城市有机更新融资能力,推进村留地49%核减指标开发融资模式,发挥国企在城市能级提升中的资金保障功能。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实现绩效管理流程再造。加快打通包括预算项目库、预算编制、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等整个财政管理系统链条,实现绩效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统一的街道财政综合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以信息化项目为代表的共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在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基础上,积极谋划和研发数字国资监管系统,构建包含“人、财、资、事”四方面关键数据,打造国资国企监管、资金集中管控、财务运行监管、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特色应用场景,加强数据共建共享,实现动态监管、精准监管,为财政国资治理监管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4.全力加强财政运行监管
聚焦“数智、高效、精准”的要求,重塑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财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大债务管理、政府采购、政府投资管理等领域监管力度。一是防范债务管理风险。继续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真实化债工作,全面强化资金统筹,持续加快化债进度,强化国有企业融资功能。规范专项债券项目的储备、申报、使用、管理工作,2022年力争新增政府债券15亿元以上。二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着力推进政府采购监管数字化场景应用,通过“政采云”数据的实时推送,开展大数据分析。设定判断规则,构建分析模型,对各个采购项目进行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对比研判,实现采购单位执行情况的整体画像,并延伸构建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之间的风险分析网络,为采购监管和预警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三是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探索调整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资金保障模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保障与本级预算的衔接。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指导监督机制,加强抽查监督,完善基建项目信息化监控系统,强化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区有关部门和各建设主体的协同,从方案设计源头抓起,强化投资框算、概算、预算、决算层层控制,切实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成本,同时加强对评审中介机构的监管,提升评审质效和行业自律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2022年财政工作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