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按照全面顶格、应出尽出、高质高效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八大类、56项具体举措。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确保现有可退增量及存量留抵税额退税202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加快涉企资金兑付进度,确保在2022年6月底前区本级惠企资金拨付至市场主体达到60%; 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拉动作用,确保上半年储备专项债项目超50亿元; 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区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存量续保企业保费按7折收取、新增担保企业保费按5折收取; 优化政府采购流程,扶持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对参加政府采购的供应商实行“承诺+信用管理”; 落实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 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对2022年1月1日起招用2022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每招用一名给予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对获得创投机构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给予企业三年房租补贴和专项奖励; 加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金融支持,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深化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推动区内银行扩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业务、外汇NRA账户结汇业务服务范围,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性; 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加大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财政激励奖补力度,对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市区两级给予最高650万元上市奖励; 落实还本付息政策应延尽延; 持续加强助企融资服务力度,发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作用,成立金融顾问纾困小组,对企业融资及纾困需求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 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社会民生项目,重点推进21个学校项目、29个保障房项目建设,着力推进16个美好生活共同体项目、19个未来社区项目和6个片区微更新等项目实施; 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推进北航量子实验室、极弱磁场大科技装置等项目; 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集中攻关12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19个产业项目竣工达产; 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型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结合总体城市设计,加快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促消费政策,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支持发展首店经济,支持制造业企业成立销售公司,支持举办各类活动和专业展会; 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 大力营造消费氛围,鼓励特色街区、综合体做大做强夜间经济,允许商业街区商家经报备后外摆; 提升消费环境,优化商圈停车服务; 优化消费金融服务,扩展数字化人民币应用场景; 发放消费券提振消费,带动消费增长; 鼓励汽车消费,在汽车购置税减免新政和杭州市汽车消费政策的基础上,再实施1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 加快引进商贸流通项目,对新注册的餐饮、零售类企业且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励; 鼓励商业综合体品牌化联营; 支持数字商圈打造,打造新消费场景; 加大新电商头部企业招引力度,对新落户我区的新电商头部企业获得市相关政策奖励的,给予一定比例奖励; 支持直播企业规范健康成长,区内企业与区内直播企业(机构)合作推广滨江产品的,给予补贴; 加大社零企业扶持力度,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社零企业给予奖励; 鼓励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对国家级、省级、市级商业街分别给予奖励; 促进文旅体消费,落实省内跨市游相关举措,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举办各类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 多渠道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组织赴境外开展经贸促进活动,建设海外营销网络; 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落实便利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换货政策和市场采购贸易创新提升专项行动; 促进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指导企业完善供应渠道,做好大宗商品进口工作; 加快自贸区建设,充分释放 RCEP 等自贸协定政策红利; 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物流支持,落实从国际货运成本降低、海河海铁多式联运、萧山机场空运包机和机场物流发展等方面的专项支持。 落实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落实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动态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保障白名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应批尽批; 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服务力度,通过产业链供需对接撮合平台,组织大型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发布供应链需求,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全面落实全国统一通行证,持续落实关心关爱货车司机服务举措; 统筹加大对交通运输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落实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做好重点群体帮扶,加强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0人以上,实施困难群体“暖巢更新”行动。 继续扶持直播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直播产业生态; 加快出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专项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优化产业引导基金规则,用足用好产业基金,放大领投效应; 融合“链长制”建设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产学研、产业链上中下融通发展; 打好盘活土地存量“组合拳”,推动老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加快村级留用地统筹开发和工业综合体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企融资能力; 加大智能基建力度,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北航杭州创新院、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杭州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个高能级创新平台能级;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完善“上马石”服务平台,加强市场要素集聚和政府精准服务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