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北航“牵手”五年再“续约”
来源: 滨江发布 发布时间: 2023-06-14 16:33 点击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坐落在高新区(滨江),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是一个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浙江省、杭州市及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建的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

研究院以“建设信息领域世界一流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使命,围绕人工智能、网络空间与安全、大数据与脑机智能、综合交通大数据、微电子与信息材料、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等科技前沿方向,积极探索新机制,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致力于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努力建设成为扎根浙江大地、放眼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与创新高地。

记者 杨雅 通讯员 王萧萧

近日,我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这也是滨江和北航“牵手”五年后再“续约”。过去5年,区校合作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汇聚、学生培养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2023年5月30日

高新区(滨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

2022年9月16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白马湖院区正式启用

2020年12月1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高新区第一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2019年11月18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白马湖院区动工

2018年10月16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于北塘河畔正式启动,正式进入实质化运行(一期以滨江区互联网小镇北塘河创新中心作为启动区块)

2018年3月16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取得独立的事业法人证书,正式落户滨江

2017年12月9日

高新区(滨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

科研平台“1+3+17+N”

一切物质都有磁性,任何空间都存在磁场。譬如人类大脑所产生的磁场就非常微弱,大约是100fT(磁感应强度单位),大概是地球磁场的十亿分之一。

目前,对于极弱磁场的精确测量,在地磁导航、地质资源勘探、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与医疗仪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要精准测量到极弱磁场,就需要超高灵敏的磁场测量装置。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培育孵化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将建成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零磁”空间,提供极限弱磁环境和极限测量手段,推动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医学、前沿基础物理学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助力重大科学发现。

显然,于研究院而言,这是一个极具代表性和重量级的科研平台,也是培育出的众多平台之一。

研究院目前已经形成“1+3+17+N”的科研平台体系,即参与共建1个大科学装置、获批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牵头2个,参与1个)、与领军企业共建17个联合实验室、依托研究院10余个科研平台积极拓展建立浙江省产学研用“朋友圈”。

当然,这也与研究院探索“基础科研业务费-动态配套清单-专项项目”的资源供给体系及机制有关。

“打个比方,基础科研经费像是‘基本工资’,保证1年基本需求;动态配套清单则像‘绩效工资’,对于获评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成果给予激励;而专项项目以项目牵引,汇聚各个中心力量。”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院长邓元介绍,这种模式为研究院构筑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提升资源分配效率,从而推动各科研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端人才300余名

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赵未昀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出国10年,她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回国契机,但却始终没有遇见心仪的工作,直到看到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一份招聘启事。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潜力大,科研环境宽松,科研平台高端……就决定是这里了。”赵未昀回忆道,2019年,她正式成为传感材料与智能微系统研究室的一员,主要从事热电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方向的研究,“我们做的内容,主要应用于高密度电子设备、5G基站、激光通信、空天飞行器等领域”。

如今,赵未昀已成长为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不仅获得浙江省海外人才计划支持,还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纵向项目。

像赵未昀这样高端的人才,在研究院还有很多。目前研究院已汇聚形成300多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国家级人才28人。

不仅如此,研究院还形成双聘北航专家和属地人才优势互补,打造国际青年学者“钱江论坛”品牌,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目前累计在站博士后近百名。20余人次博士后获资助,2支团队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代表队并获银奖1项。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多模式并行。比如,挂牌建设“北航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依托院内平台科研力量和区域优势企业资源,开展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实践、创新创业等工作。比如,与北航试点开展工程博士、非全日制硕士生培养工作,连续三年定向招收工程博士,招收软件工程杭州专项研究生班。再比如,启动本科生“社会课堂”的建设工作,服务北航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这里有400余名研究生在研究院开展实习实践,在未来3-5年,预计有超过1000名研究生(50%博士生)在研究院开展实习实践。”邓元说。

产学研用124项合作

前不久,在“数字安全@数字中国”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上,研究院的“空天地”一体化应急保密通信系统创新研究平台《杭州城市大脑滨江平台基础能力平台密码应用案例》,荣获“2022年度杭州商用密码应用优秀案例”一等奖。

无独有偶,研究院视觉感知与机器智能研究及应用平台和行业领军企业浙江万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大数据分析及干预管理系统”,于近期成功入选为智能体育典型案例。

两则案例是研究院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的真实写照。研究院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快成果转化的脚步,推动与当地企业的精准链接和深度合作,为滨江区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成果看,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现已形成一批以“心磁图仪”“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与控制器”“室内毫米波智能感知技术与芯片”“无源无线温度智能监控系统”等为典型代表的一系列示范应用成果,相关技术已应用到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信息安全、食物计算等场景中。并与领域领先企业共建17个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中心,依托联合实验室签署企业合作项目124项,累计合同金额7331.9万元。。

“其实,像这样的校地合作,放眼全国还有很多,但各有特点,基本是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而我们研究院的优势,在于‘创新’‘转化’两手抓。”邓元说,跟传统高校不同,研究院的创新在于“关键技术”;和企业转化产品也不同,研究院转化的是“技术群”。

目前,研究院初步形成六个具有特色的优势信息技术集群,包括“极弱磁量子精密测量与应用”“新型智能材料、芯片与智能微系统”“工业大数据及机器人智能系统 ”“空天地多维信息融合智能感知与无人系统”以及“主动健康与老龄健康关键技术及装备”“区块链与信息安全技术”。

行而不辍,继往开来。  

新一轮的签约不仅意味着“再续前缘”,更是“重新出发”。接下来,研究院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网络空间与安全研究中心、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研究中心、综合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微电子与信息材料研究中心、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研究中心六大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合作,建成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双强的“哑铃型”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样板和校地合作典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高新创业
滨江北航“牵手”五年再“续约”
发布时间: 2023-06-14
信息来源: 滨江发布 浏览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坐落在高新区(滨江),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是一个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浙江省、杭州市及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建的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

研究院以“建设信息领域世界一流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使命,围绕人工智能、网络空间与安全、大数据与脑机智能、综合交通大数据、微电子与信息材料、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等科技前沿方向,积极探索新机制,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致力于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努力建设成为扎根浙江大地、放眼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与创新高地。

记者 杨雅 通讯员 王萧萧

近日,我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这也是滨江和北航“牵手”五年后再“续约”。过去5年,区校合作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汇聚、学生培养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2023年5月30日

高新区(滨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

2022年9月16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白马湖院区正式启用

2020年12月1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高新区第一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2019年11月18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白马湖院区动工

2018年10月16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于北塘河畔正式启动,正式进入实质化运行(一期以滨江区互联网小镇北塘河创新中心作为启动区块)

2018年3月16日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取得独立的事业法人证书,正式落户滨江

2017年12月9日

高新区(滨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

科研平台“1+3+17+N”

一切物质都有磁性,任何空间都存在磁场。譬如人类大脑所产生的磁场就非常微弱,大约是100fT(磁感应强度单位),大概是地球磁场的十亿分之一。

目前,对于极弱磁场的精确测量,在地磁导航、地质资源勘探、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与医疗仪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要精准测量到极弱磁场,就需要超高灵敏的磁场测量装置。

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培育孵化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将建成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零磁”空间,提供极限弱磁环境和极限测量手段,推动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医学、前沿基础物理学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助力重大科学发现。

显然,于研究院而言,这是一个极具代表性和重量级的科研平台,也是培育出的众多平台之一。

研究院目前已经形成“1+3+17+N”的科研平台体系,即参与共建1个大科学装置、获批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牵头2个,参与1个)、与领军企业共建17个联合实验室、依托研究院10余个科研平台积极拓展建立浙江省产学研用“朋友圈”。

当然,这也与研究院探索“基础科研业务费-动态配套清单-专项项目”的资源供给体系及机制有关。

“打个比方,基础科研经费像是‘基本工资’,保证1年基本需求;动态配套清单则像‘绩效工资’,对于获评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成果给予激励;而专项项目以项目牵引,汇聚各个中心力量。”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院长邓元介绍,这种模式为研究院构筑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提升资源分配效率,从而推动各科研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端人才300余名

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赵未昀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出国10年,她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回国契机,但却始终没有遇见心仪的工作,直到看到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一份招聘启事。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潜力大,科研环境宽松,科研平台高端……就决定是这里了。”赵未昀回忆道,2019年,她正式成为传感材料与智能微系统研究室的一员,主要从事热电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方向的研究,“我们做的内容,主要应用于高密度电子设备、5G基站、激光通信、空天飞行器等领域”。

如今,赵未昀已成长为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不仅获得浙江省海外人才计划支持,还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纵向项目。

像赵未昀这样高端的人才,在研究院还有很多。目前研究院已汇聚形成300多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国家级人才28人。

不仅如此,研究院还形成双聘北航专家和属地人才优势互补,打造国际青年学者“钱江论坛”品牌,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目前累计在站博士后近百名。20余人次博士后获资助,2支团队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代表队并获银奖1项。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多模式并行。比如,挂牌建设“北航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依托院内平台科研力量和区域优势企业资源,开展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实践、创新创业等工作。比如,与北航试点开展工程博士、非全日制硕士生培养工作,连续三年定向招收工程博士,招收软件工程杭州专项研究生班。再比如,启动本科生“社会课堂”的建设工作,服务北航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这里有400余名研究生在研究院开展实习实践,在未来3-5年,预计有超过1000名研究生(50%博士生)在研究院开展实习实践。”邓元说。

产学研用124项合作

前不久,在“数字安全@数字中国”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上,研究院的“空天地”一体化应急保密通信系统创新研究平台《杭州城市大脑滨江平台基础能力平台密码应用案例》,荣获“2022年度杭州商用密码应用优秀案例”一等奖。

无独有偶,研究院视觉感知与机器智能研究及应用平台和行业领军企业浙江万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大数据分析及干预管理系统”,于近期成功入选为智能体育典型案例。

两则案例是研究院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的真实写照。研究院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快成果转化的脚步,推动与当地企业的精准链接和深度合作,为滨江区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成果看,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现已形成一批以“心磁图仪”“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与控制器”“室内毫米波智能感知技术与芯片”“无源无线温度智能监控系统”等为典型代表的一系列示范应用成果,相关技术已应用到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信息安全、食物计算等场景中。并与领域领先企业共建17个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中心,依托联合实验室签署企业合作项目124项,累计合同金额7331.9万元。。

“其实,像这样的校地合作,放眼全国还有很多,但各有特点,基本是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而我们研究院的优势,在于‘创新’‘转化’两手抓。”邓元说,跟传统高校不同,研究院的创新在于“关键技术”;和企业转化产品也不同,研究院转化的是“技术群”。

目前,研究院初步形成六个具有特色的优势信息技术集群,包括“极弱磁量子精密测量与应用”“新型智能材料、芯片与智能微系统”“工业大数据及机器人智能系统 ”“空天地多维信息融合智能感知与无人系统”以及“主动健康与老龄健康关键技术及装备”“区块链与信息安全技术”。

行而不辍,继往开来。  

新一轮的签约不仅意味着“再续前缘”,更是“重新出发”。接下来,研究院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网络空间与安全研究中心、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研究中心、综合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微电子与信息材料研究中心、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研究中心六大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合作,建成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双强的“哑铃型”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样板和校地合作典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