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位于滨萧特别合作园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以下简称“视谷之窗”)开工,不仅是高新区(滨江)“一区多园”合作模式的重要成果,是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滨江和萧山合作共建、产业共育、生态共融的重要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是全省首个“工业4.0+工业上楼3.0”项目。
何为“工业上楼3.0”?
“工业上楼”,即把平面的工厂升级成“立体工厂”乃至“摩天工厂”,是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举措。
“视谷之窗”也采用“工业上楼”模式,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但和以往不同,该项目是“工业上楼3.0”。
所谓“工业上楼3.0”,是根据“工业上楼”的发展成熟度,分成的不同阶段和模式。“工业上楼1.0”指的是“多层厂房”,容积率1.0-2.0,主要以2-3层的传统多层厂房为主要模式,适应所有类型生产要求,但建造成本低,而土地消耗大成本高,无法满足发达城市产业土地需求。
“工业上楼2.0”指的是“高层厂房”,容积率3.0-4.0,主要以8-10层的高层厂房模式,低楼层适用生产,高楼层仅适用研发办公,研发比例过高,导致三层以上空置现象严重,同时由于货运无明显分区,需要从首层运往其他各层,货运效率较低。
所以,此次“视谷之窗”参考的是“工业上楼3.0”版本,即“多首层高层厂房”。具体而言,就是低层厂房采用双首层设计,在1-4层设置了环形坡道,货车可以通过坡道直接开进生产厂房。如此一来,便可大大提高货运效率和便利性。
当然,4层可以作为首层使用,也意味着对层高和承重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研发楼单层层高4.5-6米,楼上承重可达0.5-0.8吨/㎡,但作为首层的4层层高6.6米,承重1.2吨/㎡。
如何打造“视谷之窗”?
“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分东、西两个区块,通过两条空中连廊贯通。
西区块是物联网产业园,为丙类、丁类厂房,标准模块为2000-3000㎡、标准层层高5.4米、承重0.8吨/㎡。东区块是增材制造产业园,为丙类厂房,标准模块为2000-3000㎡、标准层层高5.4米、承重1-1.2吨/㎡。从功能布局上看,可承载研发、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
园区设置了定制化厂房,部分厂房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优化设计参数,以实现“定制招商”。
不仅如此,园区以生产集约化和服务立体化为设计理念,西区块总安装容量1万千伏安,东区块总安装容量1.6万千伏安,保障园区用电需求;园区规划公交场站、餐厅、健身房等,保障员工生活出行;同时预留较高标准的展厅空间,保障“中国视谷”展厅和企业展厅需求。
据了解,项目投产后,将作为全市视觉智能产业重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面向新一轮产业变革前沿,按照“三层七端多元”总体布局,全面夯实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层”支撑,主攻数字安防、工业视觉、智能网联车、医学影像等“七端”应用方向,着力拓展未来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未来化“多元”领域,储备和落点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标志性产业项目。
2月22日,位于滨萧特别合作园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以下简称“视谷之窗”)开工,不仅是高新区(滨江)“一区多园”合作模式的重要成果,是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滨江和萧山合作共建、产业共育、生态共融的重要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是全省首个“工业4.0+工业上楼3.0”项目。
何为“工业上楼3.0”?
“工业上楼”,即把平面的工厂升级成“立体工厂”乃至“摩天工厂”,是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举措。
“视谷之窗”也采用“工业上楼”模式,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但和以往不同,该项目是“工业上楼3.0”。
所谓“工业上楼3.0”,是根据“工业上楼”的发展成熟度,分成的不同阶段和模式。“工业上楼1.0”指的是“多层厂房”,容积率1.0-2.0,主要以2-3层的传统多层厂房为主要模式,适应所有类型生产要求,但建造成本低,而土地消耗大成本高,无法满足发达城市产业土地需求。
“工业上楼2.0”指的是“高层厂房”,容积率3.0-4.0,主要以8-10层的高层厂房模式,低楼层适用生产,高楼层仅适用研发办公,研发比例过高,导致三层以上空置现象严重,同时由于货运无明显分区,需要从首层运往其他各层,货运效率较低。
所以,此次“视谷之窗”参考的是“工业上楼3.0”版本,即“多首层高层厂房”。具体而言,就是低层厂房采用双首层设计,在1-4层设置了环形坡道,货车可以通过坡道直接开进生产厂房。如此一来,便可大大提高货运效率和便利性。
当然,4层可以作为首层使用,也意味着对层高和承重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研发楼单层层高4.5-6米,楼上承重可达0.5-0.8吨/㎡,但作为首层的4层层高6.6米,承重1.2吨/㎡。
如何打造“视谷之窗”?
“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分东、西两个区块,通过两条空中连廊贯通。
西区块是物联网产业园,为丙类、丁类厂房,标准模块为2000-3000㎡、标准层层高5.4米、承重0.8吨/㎡。东区块是增材制造产业园,为丙类厂房,标准模块为2000-3000㎡、标准层层高5.4米、承重1-1.2吨/㎡。从功能布局上看,可承载研发、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
园区设置了定制化厂房,部分厂房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优化设计参数,以实现“定制招商”。
不仅如此,园区以生产集约化和服务立体化为设计理念,西区块总安装容量1万千伏安,东区块总安装容量1.6万千伏安,保障园区用电需求;园区规划公交场站、餐厅、健身房等,保障员工生活出行;同时预留较高标准的展厅空间,保障“中国视谷”展厅和企业展厅需求。
据了解,项目投产后,将作为全市视觉智能产业重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面向新一轮产业变革前沿,按照“三层七端多元”总体布局,全面夯实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层”支撑,主攻数字安防、工业视觉、智能网联车、医学影像等“七端”应用方向,着力拓展未来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未来化“多元”领域,储备和落点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标志性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