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管委会、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 ||
项目 | 内容及要求 | 6月情况 |
主要预期指标 | 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左右。 | 年度错年指标,2023年度数据预计2024年11月左右发布。截至5月,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支出222.36亿元,同比增长7.47%。 |
一、创新再深化、产业再提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 ||
大力做强创新平台战略支撑 | 加速推动江南科学城建设,不断健全“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汇聚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白马湖实验室建设,推进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建设,打造环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协作,落地省“公安大脑”主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培育多样性、协同性创新体系。 | 5月15日,大科学装置项目初步设计方案通过工信部专家评审,6月11日,区规资分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月14日,国家发改委窗口大厅正式受理项目初设报告。 白马湖实验室冠山园区施工图设计已完成;施工招标正接受浙能集团标审工作,预计7月初发标。5月28日,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对研究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强化与区域产业结合度等方面提出建议,指导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经血管植入器械研究院展厅于6月24日进场装修,省“公安大脑”主实验室场地装修顺利推进,展厅进入设备安装阶段。6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中科健兰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外籍院士李翀领衔的杭州中科生物医学转化平台揭牌落户中科转移中心。 |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效能释放,强化产学研平台绩效评价,鼓励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力争全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项以上,签订横向项目50项以上。 | 启动产学研平台绩效评价工作,目前正进行平台绩效信息收集,预计于6月底前完成首轮收集。截至6月24日,区产学研平台新申报科技项目66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项目52项。 | |
支持科技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新认定市级以上研发载体110家以上。 | 大华浙江省视觉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获批中央引导资金项目。 | |
大力推动创新要素融通聚合 | 促进全球技术、资金、人才和优质政策、环境、服务等各类要素高效配置、集聚耦合,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突出强化国家级高新区先发优势,大力推进《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修订,着力提升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战略首位度。 | 6月4日,条例草案稿及论证报告经第40次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原则上同意;6月13日,经区人大常委会第35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根据两次会议精神,修改相关文稿。本周拟向书记汇报条例工作情况。 |
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安评中心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大力提升杭州人工智能技术计算中心公共普惠算力供给能力,全力推进杭州“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升级为省软硬件信创联合适配攻关基地,打造计算产业高地。 | / | |
计算中心三期一阶段扩容建设,5月29日完通过专家组联合验收,拟于6月28日上线点亮。研究三期二阶段项目相关方案,同步谋划后续扩容工作,对相关场地点位及其相关基础条件邀请专业第三方进行分析研判。 | ||
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举办国内外高规格专业化赛会、论坛,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 5月31日至6月1日,杭电滨江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承办中国密码学会2024年区块链密码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等150余人参加。专家学者围绕区块链的可拓展性、隐私保护等技术做精彩学术报告,促进了学科交流。 北航杭研院、中科转移中心分别于6月12日、6月22日举行需求对接会及项目路演,深化了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合作,加强了区内企业与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联系,有效地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 |
大力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全周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转化服务体系,推进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引育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科技服务机构,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力争标志性科技成果转化35项以上。 | 根据市局工作安排,推荐上报市农社重点项目3项、第二批超长期国债项目8项、国重补助项目54项、生物医药专项项目9项、颠覆性大赛项目6项。 |
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成果评估评价体系,加强与省科技大市场协同,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实现技术交易额380亿元以上。 | 截至6月20日,技术合同交易额132.34亿元,同比增长30.7%,居全市第一。 | |
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实施新一轮孵化器行动计划,聚焦硬科技创新、颠覆性成果转化、高成长企业孵化,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示范效应明显的标杆型孵化器,力争新认定孵化载体15家,保持在孵企业4000家以上。 | 开展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单位实地核查和专家评审工作,上报11家单位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4070家。完成新一轮孵化器行动计划方案。 | |
二、改革再发力、开放再提升,激发市场新活力 | ||
壮大总部企业梯队 | 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8家。 | 2024年国高企网络预申报开展以来,当前已掌握新申报意向企业575家(其中新引进51家)、重新认定450余家。累计举办2024年度高企培训会17期,服务企业参会人员700余人。会同街道平台组织申报企业报名2024年高企专家门诊预评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