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年来,滨江区以优化滨江教育生态、创设更佳育人环境为核心,聚焦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积极打好“双减”背景下的减负组合拳。我区学校和研究院深入提炼“双减”特色经验做法,共有15项案例入选浙江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1.png

一、“协同+”创新:基于高新辨识度的家校社共同体

依托高新区地域特色,打造基于社区、高新企业、教育部门、学校多位一体的实践主体。高新实验学校立足“双减”背景,聚焦丰富初中生课余生活的核心问题,通过统一理念、互补优势、整合资源,在区域内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初中生闲暇共育体,探索家校社实践育人协同的新路径。滨江区以闻涛小学为试点,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组织行业专家、家长代表、社区及学校力量,深入改进、优化、升级,形成传播力强、操作简便的“好家长标准2.0”版本。

二、“技术+”赋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作业变革

随着“双减”的持续推进,真正聚焦作业减负改革中的核心问题,进一步激活和优化作业全链条管理中的各种要素成了作业改革的实践“深水区”,学校锚定作业减负的“模糊地带”,通过改革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正确匹配,显著地提升了作业效能。如江南实验学校“不背书包”,以低段项目式作业,推进“双减”深度落地。博文小学“5·15”指南,设计了促进师生主体成长的作业引导路径。

三、“服务+”提质:基于服务质量升级的课后托管

突破“资源有限”瓶颈,满足各方对课后服务的更高期待,承担起教育回归校园的重任,是区域内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亟须破解的难题。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合力利用周边优势资源,解决课后服务存在的短板问题,进一步实现了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如西兴实验小学基于服务迭代,做实做好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奥体实验小学深挖数字化教育内涵,课后服务从传统走向智能。

四、“学习+”优化:基于教师成长的平台迭代

针对“双减”带来的工作时间新难题,春晖小学第一时间调整学校作息、师训、会议等时间,探索弹性会议制、弹性工作制,努力优化整体节奏。学校利用“掌上春晖”数字平台,变革教研形式,建立“时间预算”制度,强调教研规划在前。

转型课堂育人模式,深化学教方式变革,是深化“双减”工作的主阵地、关键性落脚点。高新区(滨江)将继续以“三单助研”为抓手,聚焦课堂变革,推进深度学改,着力推进“9+25”学校试点的“白马湖好课”新常态课建设,深化小学综合改革评价,推进义务教育作业创新机制,推动提质增效落在实处,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硅谷”建设。